· 3 min read

國際能源署:全球疫情復甦投資僅 2% 用於潔淨能源轉型 2023 年碳排放或創新高

A Decorative Image

圖片素材來源:polarmermaid @ Unsplash、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圖片

國際能源署 (IEA) 周二 (20日) 發報告,指全球政府投放於疫情後經濟復甦的資金,只有 2% 著眼於潔淨能源轉型,到 2023 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會升至人類史上最高水平,達到或超越 2018 年的記錄。

溫室氣體排放的上升,將會使 2016 年簽署生效的《巴黎氣候協議》目標幾乎無法實現;該協議旨在限制全球溫升比前工業時代高 2°C 以內,並盡力將溫升限於 1.5°C 內,以免出現破壞性的氣候事件。要達到目標,全球排放量必須在 10 年內減少一半,但 IEA 估計 2023 年時全球碳排放量將比簽署《巴黎氣候協議》時多出 35 億噸,且在未來數年仍會持續增加。

IEA 指出,碳排放急劇上升的原因,是政府在重建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時,未能投放更多投金於潔淨能源上。

IEA 執行董事、著名能源經濟學家 Fatih Birol 指出,在全球超過 16 兆美元(折合約 124.4 兆港元)疫情復甦投資中,只有約 2% 用於潔淨能源投資,即 3,800 億美元,這遠不夠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他指,現時看到的是 2023 年排放量將創下歷史新高,情況「非常令人憂慮」。

學者預計九成排放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

新興經濟體的 COVID-19 復甦模式對預測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歐盟、日本和南韓等大型富裕經濟體一直在投資可再生能源並有望減少排放,但印度、印尼、拉美國家等新興經濟體在潔淨能源投資方面相對落後。 Birol 指出,預計的 90% 排放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因此幫助這些國家投資綠色能源對全球都重要。

他又表示,發展中國家需要財政資助才能實現飛躍性再生能源發展,而全球可用於綠色能源投資的資本並不缺乏,但這些資本並不關注新興經濟體的計劃。 Birol 呼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助,將資金直接用於潔淨能源項目。現時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風能和太陽能比開採與燃燒化石燃料便宜,對能源效率的投資也可產生可觀的回報,電動汽車技術同時亦變得越來越便宜。

「富國應兌現 1,000 億美元援助承諾」

Birol 認為,富裕國家必須兌現承諾,確保每年至少預留 1,000 億美元氣候援助資金予發展中國家,幫助這些國家減少碳排放並更能應對極端天氣的影響。他重申,該 1,000 億資金金額應是承諾下限而非上限,發展中國家的減排成本比工業化國家更低,這為富國捐出更多援助提供額外動力。Birol 說:「發達經濟體有向新興世界提供氣候融資的經濟理由和道義義務。」

Birol 將向 20 國集團 (G20) 本周稍後於意大利舉行的會議,進一步向各國氣候和能源部長詳細介紹 IEA 的預測。他表明 G20 與今年 11 月参與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 COP26 氣候大會各國,都應該在從疫情復甦實現真正的綠色轉型。

去年春天因為各國封城停擺,全球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但今年碳排放量已顯著反彈,IEA 已預測今年碳排放量將升至有記錄以來第二高。

來源:
The Guardian, Emissions will hit record high by 2023 if green recovery fails, says IEA, 20 July 2021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