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非主流】大黨政治下的無黨派政治明星 專訪林昶佐
談到台灣政治,一般印象都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黨對決輪流坐莊,其餘小黨都偏向類似兩大黨或是兩大陣營的分支,但近年陸續衍生大量主張不一的小黨,這次大選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就有歷來最多的 19 個政黨競逐,當中包括主張「超越藍綠」,台北市長柯文哲創立的「台灣民眾黨」,為柯文哲下屆競逐總統寶座舖路,小黨冒起,外界分析今次立委選舉,有可出現歷來首次「藍綠不過半」;而即較為偏向傳統陣營當中,亦有人嘗試走出有別於過往的道路,台灣政壇正悄悄發生變化。
自2015年參與創立時代力量,2016年當選立法委員,林昶佐一直都是台灣政壇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有時會讓人忘記,他本身其實是台灣政壇的異類:雖然一直有參與公共事務,但他一直更為人所識的,是重金屬樂隊《閃靈》主唱的身份;而無論他和民進黨的合作多頻密,他從來沒有加入民進黨,去年8月宣布退出時代力量,震撼台灣政壇後,他繼續以無黨籍身份在台北中正萬華區競逐連任。
在台灣的兩黨政治大勢下,這次大選中像他這樣無黨籍、又在分區立委選舉中有獲勝機會的候選人,絕無僅有。
「區域選舉非常困難,就是要拚過半」,台灣的分區立委選舉,有別於香港立法會分區直選採比例代表制,可以靠知名度贏取支持當選,台灣分區立委採取細分區單議席單票制,贏者通吃,「多席次選舉,5%、10% 得票就可以上,可以只拼空戰,只在網路上是個網紅,或者只拚陸戰,很多基層朋友做組織 … 也可以專攻,只要年青票、只要老人票,但是單一席次分區立委,你全部都要拼。」
圖片來源:林昶佐 facebook專頁
獨立面對 20 萬選民
雖然有多名綠營大人物站台支持,但林昶佐的選舉工程,並無大黨體制支撐,卻要面向中正萬華區 20 萬選民,除了馬不停蹄跑行程,連宣傳都要另辟蹊徑,有別其他候選人租用大型廣告板,他租用一部大貨車做宣傳車,全因經費有限,租不起大量廣告板,而這部大貨車都是朋友用「友情價」租出。
在台灣作為小黨的爭扎,亦某程度上是林昶佐退出時代力量的導火線;有分析認為,林昶佐退黨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前黨主席黃國昌的路線太激進化,主打「藍綠一樣爛」的路線,但林昶佐認為監督民進黨政府的同事,不能以破壞方式,最終讓國民黨得利;而要競逐連任的林昶佐,必須要有民進黨「禮讓」和全力支持,偏偏時力就在多區派出候選人,和民進黨正面競爭,亦令林昶佐處於兩難。
對於他和時代力量的策略矛盾,林昶佐某程度亦承認,「有機會我們整合本土進步勢力,為甚麼不整合 … 這個困難的整合過程,就是你要做的,而不是說我就我自己,我才不管別人,你也選我也選,大家都來選,最後讓國民黨贏,目的是甚麼?」
而小黨出身、目前無黨籍的身份,亦沒少為他過去數年的立委生涯帶來不便,「辛苦是有的」;他形容,他身處的選區是「鐵藍區」,「57個里長,只有 6 個是民進黨,國民黨的里長居多」(里是台灣第四級行政區劃的稱呼,里長類似香港的區議員,台北以1000 戶到 4000 戶人為一里),他的工作經常就是和 3 名民進黨的市議員,和大量的國民黨里長協商,解決區內的問題。
「我沒有自己的議員、里長,一定要想辦法團結更多人,我不能在鏡頭前面說,當區域立委很興鬆,大家都可以試試看…不是因為輕鬆,而是因為很困難,所以要你扛起來,因為國家未來好或壞都是你要扛。」
圖片來源:林昶佐 facebook專頁
不否認加入民進黨或另組新黨
作為無黨籍候選人和立委的困難不難想像,台灣政壇亦多次傳出林昶佐有可能加入民進黨,他本人亦不否認這可能性,但重點不是選舉難易問題,而是考慮日後立法院的黨團角力問題,「局勢太複雜,國民黨有幾席,其他小黨有幾席,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說得準。」
台灣立法院有獨有的「黨團協商」制度,源於 90 年代議會肢體衝突嚴重,設立黨團協商,讓主要政黨在投票前公開協商,避免多數黨「數夠票」就硬闖最終導致衝突;但這制度亦有門檻,就是最少要有 3 席立委的政黨才能設黨團,「單位不是用委員席次,而是以黨團為單位 … 類似像發言的權利,親民黨只有 4 席,一樣有發言權,國民黨 30 幾席,也算一個單位, 民進黨 60 幾席也是一個單位。」
在這制度下,不是單一政黨全取立委席次,就可以在立法院通行無阻,這情況亦似乎預示,林昶佐將來另組新黨的可能性,「如果未來國會裡面,親中政黨(黨團)有兩個以上,但本土只有一個民進黨 … 可能需要第二個本土黨團,去捍衛本土的發言權。」
圖片來源:林昶佐 facebook專頁
無黨無資本 遊說無包袱
但即使撇除黨團角力,林昶佐都享受身處小黨甚至無黨的狀態,「我在時代力量到後來無黨籍,跟很多委員溝通,的確比較沒有包袱,遊說上是一個很特殊珍貴的位置」;例如在早前台灣爭議甚大的同婚法案,林昶佐就以無黨籍的優勢,遊說民進黨以至國民黨立委支持較進取的方案,最終同婚專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成為亞洲首例,「遊說的時候,所有委員都知道,我沒有好處可以跟你交換,沒有辦法跟你喬東西,我沒辦法說,你幫我甚麼我就給你甚麼,沒有沒有甚麼都沒有。」
「我只能告訴你這是一個有道理的事,而且我們在一個歷史的關鍵時間點,大家一起做一件對的事,過了 20 年以後,我們回過頭看,我們曾經一起做下,一個對台灣對全世界都是正面進步的決定。」
而對林昶佐而言,他期望未來台灣能逐漸走出兩大黨的狀況,邁向類似歐洲議會多黨制,除了令立法院聲音更多元,亦有助鞏固台灣主權,甚至令國民黨瓦解,「因為其實在台灣,真的認同一國兩制,極統的人,不到 5%,最多不到 10%。」
「那為甚麼國民黨,每次到重大時刻,總是要跑去北京,說一些很極端的台灣人才會認同的話,好像去效忠,要表達某種中國的道統性?」
外媒誤會國民黨都支持一國兩制
他認為正是因為現時台灣選舉的設計和「大黨政治」的生態,令國民黨內的人必須在關鍵時刻,向「極統」靠攏,才能在黨內脫穎而出,獲得黨的支持參選、勝選,「體制導致那 5%的民意,被過度代表,包括一些外媒,都誤以為國民黨那一群人,都支持一國兩制,那有可能?」
林昶佐認為,即使在國民黨內,都有人會同意他的觀點,特別是一些相對「進步」、「本土」的國民黨人,「讓國民黨的本土派,可以跟極統切割…讓國民黨有人可以跳船,讓極統的人去團結成一個小的樣子,我相信連國民黨裡面都有人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