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港人港事】沉澱半年首次開腔談香港 蔣雅文:香港是娘家 未能站上前線感內疚
台北中山區的赤峰街,原本是一條不起眼的舊街道。近年有不少有個性的咖啡店、書店進駐,令這老宅舊巷搖身一變成為「文青區」。而在些直巷橫里間,有一家小店「心地日常」,售賣手做酒釀湯圓,老闆娘是 Mandy 蔣雅文,當日放下演藝人身份毅然移居台灣,不覺已經 12 年。
人在台灣,心在香港。過去半年她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緊盯著新聞直播,為年輕人痛心,為自己的不作為內疚,每日寢食難安。過去這段時間亦不斷有台灣記者希望訪問她這個「前香港明星」,但她卻認為自己並無資格說甚麼,一一推卻訪問邀約;沉殿半年,她整理好情緒和想法,準備好把最揪心的感受,從頭到尾說一遍。
「經過大半年會想做這個訪問,如果我說的話可以為年輕人帶來一些正面的安慰,這已經值得。」
像貓的蔣雅文
走進「心地日常」,就會見到一頭白犬。牠總是捲縮在暗角,冷淡又不愛交際。蔣雅文某天在領養中心見到牠,覺得性格和自己很像,「明明是狗,性格卻像貓」,把心一橫就將牠帶回家。
蔣雅文性格也像貓,走路時總帶點慵懶的自在。她自言小時候在學校已經是「隱形人」,到現在仍然是慢熱又內向。
很難想像這種性格的人,曾經走進過五光十色的娛樂圈。她坦言即使入行後亦不享受面對鏡頭,每逢明星大合照,她都不會爭取站在中間增加曝光。所以她在娛樂圈總是格格不入,也沒交到幾個朋友,經理人替她不值,罵她做人太笨,而圈內人都說她是「外星人」。
這樣的生活過了好幾年,她意識到自己原來「入錯行」。12年前的某天,她毅然離開,到台灣展開新生活:「當時我已經25、26歲,我恐懼青春已經不多了,我希望在一個地方,徹徹底底從零開始,並訓練自己的生存能力。台灣就成為了我的選擇。」
在香港,她總是不夠外向、主動,因此錯失了不少機會,令她挫折和自悲,常常質疑自己的能力。來到台灣,她開始了解自己的優點,「離開香港後,發現原來可以有很多生活方式……懂得愛自己,你才會有其他的可能性。」
「台灣未必可以為你賺到所謂的一桶金,或者給你很富裕的物質需求,但在這裡賺到我所需要的生活。」
做個心地善良的人
「這 12 年不枉過,將我由一個花瓶,訓練成一個有能力、可以獨立生活的人。」
要在台灣創業不容易,蔣雅文做過不同類型的小生意,失敗過幾次。初來報到不懂台語,找廠商談生意總是被欺負。如今她學會帶一袋檳榔和台灣啤酒,生意就易談得多。
在台北的頭四年,蔣雅文拼命工作,終於捱壞身體,於是她就拖著倦累的步伐到花蓮休養。某一日,她在花蓮遇見一間荒廢的日式舊房子,房子外觀尚算不錯,內裡卻亂七八糟。蔣雅文決定把老房子租下來,花了八個月時間修復房子,同時也是在修復自己。
她在這裡開了一間名為「心地日常」雜貨店,也賣手工酒釀湯圓和雪花冰。「心地」二字在日語意指舒適放鬆的感覺,是蔣雅文需要的生活方式;用香港語境「心地」意指善良,是蔣雅文待人處事的目標;用台灣語境去理解,「心地」又可以解作「讓心安定下來的土地」。
後來蔣雅文結婚,與丈夫返回台北生活,並在赤峰街這裡開設「心地日常」的台北店。花蓮店則交托爸媽打理。
別對年輕人太苛刻
但無論她如何融入和享受台灣的種種,香港依然是她無法忘懷的根,「它是我的娘家。有種娘家被人拆樓的感覺……」
去年6月香港抗爭運動爆發,蔣雅文當時身處台灣。
運動之初,總有台灣記者守在蔣雅文的小店門口,希望她以「前香港藝人」的身分說兩句。但她總怕被人斷章取義,也怕自己未準備好去說香港的事情。這期間也有傳媒想找她聊一些吃吃喝喝的輕鬆生活題目,她更覺得時機不妥,結果半年來她都拒絕受訪,所以作為其中一個在台灣最有知名度的香港人,她一直都沒有在傳媒的空間中出現過,直到收到我們的邀約,她覺得經過半年的沉殿後,是時候發聲。
她對這次訪問特別重視,擔心自己詞不達意,就在前一晚就把想說的整理成十多頁的稿子,「很想把想對香港人說的一次說完」。
坐在鏡頭前,蔣雅文堅定地表態:她佩服如此多香港人願意站出來抵抗,更佩服香港人的意志力和鬥心,香港人令世界對抗爭者的角色刮目相看,她為此感到無比自豪。
雖然她曾經回香港,參加過有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但心底她總自覺,自己只是在安全自由的台灣隔岸觀火,「嚴格來說,我有點置身事外,有時我很慚愧。每一日看新聞,就算看到哭又怎樣?」
「有很多人覺得,沒有站在最前面,沒有真正為大家做甚麼而感到內疚,其實我都是其中之一。」
過去這七個月,香港人流過無數血和淚,即使身處異地,每當想起香港年輕人的處境,蔣雅文都會紅了眼眶,「曾經有一段很情緒化的時間,我相信我不在香港,但某種情緒狀態是與他們一體的,可以感受到他們面對的恐懼及無助。」
語言觸動了情緒,蔣雅文提到香港年輕人,淚水從她的眼角滑落,她說,人愈大、愈容易感觸,「他們只有十幾、二十歲,你究竟要求他們做甚麼?不要太苛刻,他們只是以可用的任何方法去嘗試。可能有地方做得不好,或者情商不夠高,情緒控制不夠好,但他們已經很努力。」
香港未來何去何從,沒有人能預計,何況是已經離港 12 年的人,但她仍然相信,前路會有希望,「所有事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就算現在看起來不夠好,只是時候未到。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見到這一日。」
台灣選民蔣雅文
1 月 11 日將會是台灣大選,移居台灣 12 年已經有投票權,她亦會在星期六投票,她亦發現愈來愈多香港人關注台灣選舉,「對於很多人來說,台灣可能是他們嚮往的未來及地球的一塊重要拼圖……香港人很在乎這塊拼圖能否成功拼上去,這是人之常情」。
她沒有明確透露自己的投票意向,只說會支持民主、人權、環保等普世價值的一方,但無論如何,她都希望每個人珍惜自己手中的一票,「每人一張選票,每人都有一次自私的機會……放棄選票的人,是放棄了改變社會的機會,放棄了自己、放棄了發言權。」
走在台北巷弄間,蔣雅文慵懶、淡然的背後,藏著強大的信念、關懷,還有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