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in read

【台灣大選.兩陣對壘】林飛帆:台灣人亡國感 港抗爭運動 源自習帝國主義擴張

A Decorative Image

2020 年台灣大選將於 1 月 11 日舉行,由親民黨宋楚瑜、國民黨韓國瑜、民進黨蔡英文角逐總統寶座。這次選舉除了關乎台灣的政治版圖之外,更與兩岸關係、國際地緣政治,以至香港近期的抗爭運動,有著錯縱複雜、相互影響的關係。《立場新聞》採訪團隊來到台灣,分別訪問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國政顧問團兩岸組召集人、文化大學社科院長趙建民,以及 2014 年太陽花學運領袖、民進黨副祕書長林飛帆,透過兩大陣營的視覺,看兩岸關係、中國滲透及香港運動對這場選舉的影響與意義。 

「亡國感這詞一直被操作,作為政治話術,有的拿來用,有的拿來攻擊,所以我很不太喜歡談這個詞。」31歲的林飛帆,2014年作為太陽花學運的領袖為人所知,去年7月他出任民進黨副秘書長,加入這場關係到台灣前途的關鍵選戰。

這既是預期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因為一直有說,他跟民進黨還有蔡英文關係密切,但另一邊廂,他本來是打算9月回到英國讀博士,改變他的,是那個他不太願意談起的詞語-亡國感,「認真要說亡國感,2019年1月我回台灣,當時台灣的亡國感是強烈無比的,就是真的非常焦慮,我自己個人也是。」

當時台灣剛完成九合一選舉,執政民進黨慘敗,22個縣市長輸了16個,亦是國民黨韓國瑜韓風風頭最烈之時;當時新上任的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邀請林飛帆加入,既希望加強年青化的形象,也有借助他的名氣和影響力的原因,「剛開始我是拒絕的」。

但最終他決定投筆從戎,是憂慮過去三年多民進黨執政的改革成果,被完全否定,「可能就是核市場重啟、年金可能被改回來、轉型正義中斷」,這些都是台灣年輕人和公民社會過去推動的「進步」思維,九合一選舉的結果,除了反映保守勢力的反芻比想像兇猛的多,也彷彿預視著2020台灣「走回頭路」的徵兆,「國民黨又回來了,是不是要重新簽服貿?這會讓我覺得,2014年以來太陽花運動,奠基出來的,社會對中國的警覺,對民主要保護的意志,是最大的打擊,所以就覺得說,就投入吧。」

林飛帆這種心態轉變,某程度上很能代表台灣二十多三十歲年輕世代的想法:憂慮國民黨的「復辟」,是對近年進步價值的否定,更重要的是,對中共滲透介入的恐懼;自去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活動中,高調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後,蔡英文的民調就開始反彈,6月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之後,韓國瑜的支持度急跌,「封盤」前的最後民調,蔡英文普遍大幅領先韓國瑜,更有民調顯示,韓國瑜在青年的支持度只有個位數。

「我不會說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我會說的是,這兩個選項,象徵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

選舉結果預視未來路向

在這一次選舉,放在台灣人民眼前的,一邊是民進黨跟蔡英文,以至林飛帆形容為「本土」力量,和另一邊國民黨跟韓國瑜,以及他口中的「保守」派之間,二擇其一,「國民黨從2008年起,就是要靠一中市場,靠一個中國來換取生存空間,終局就是兩岸統一,這是國民黨一直在走的路線,也是國民黨至今沒法說服台灣人的原因。」

這次代表國民黨的韓國瑜,和以往的國民黨候選人有明顯不同,例如在林飛帆看來韓國瑜所有政綱都只是口號,「他大概是國民黨,有史以來的總統候選人中,最不把最根本政策談清楚的人」,他的競選口號「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幾乎毫無內容,「台灣如何安全呢?人民如何有錢呢?他從頭到尾都不談,有史以來真的從來沒有人這樣搞過的。」

但無論韓國瑜作為國民黨代表如何非典型,剝開 「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口號的外皮,他的核心仍然是國民黨的老路: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減少中國打壓和武統風險的同時,和中國做生意「發大財」。

「他們是活在過去,完全活在20年前。」

林飛帆形容,兩岸關係有一段時間存在一個「模糊地帶」,雙方某程度上可以各取所需,台灣可以在這個不統不獨的模糊地帶中,獲取利益,同時維持一定的自主性,但這種形勢已經被打破,想單獨賺中國的錢同時不被其介入影響,愈發不可能,「我認為那個真正的轉捩點,在於中國習近平上台後,外交政策的轉變,從過去的韜光養晦,轉到習近平的對外擴張之後,這空間就不存在了。」

習近平治下的外交,林飛帆形容為中國式的「帝國主義」擴張,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猛增、一帶一路計劃,以至具體到對台灣在國際社會參與的剝奪打壓,大量假訊息滲入台灣選舉等,都是習式帝國擴張的表徵,也是台灣年青人所謂「亡國感」的來源,「如果沒有中國做的這些事情,你要操作所謂亡國感,是不可能的事,最大台灣人民亡國感的來源,就是中國。」

亡國感源自中國打壓

有別於國民黨陣營持續將「亡國感」視為政治炒作,林飛帆認為這其實是在中國壓迫下,台灣人民真切的情緒,自6月以來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發展,就為台灣人的憂慮,提供了一個血淋淋的實例,「早期一國兩制就是讓台灣做參照,用香港模式對台灣的保證,你可以像香港一樣,但香港已經很清楚告訴我們,一國兩制根本無存在,也不可信。」

中國的威脅、香港的狀況,國民黨以至輿論普遍認為,蔡英文和民進黨的選情,更多是靠外部因素,國民黨甚至形容為「撿到槍」,「好像民進黨拿到很多credit,或者政治上的bonus」,但林飛帆認為,蔡英文和民進黨在面對中國威脅,以至香港議題上的種種表態,不光是借這些炒作來換選票,而是恰恰能反映,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台灣的前途上,關鍵的不同,「民進黨聲援香港,很清楚一國兩制必須被檢討,國民黨聲援香港的同時,韓國瑜是走入中聯辦的。」

坊間常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林飛帆認為香港和台灣之間有一種「Brotherhood」,因為兩地都切身體會,來自同一個源頭的壓力和威脅,而兩地可能都正以不同方式,走在命運的十字路口,香港的戰場,在街頭,而台灣的戰場,在選舉。

「這場選戰做的關鍵選擇,是你會做一個路線價值的選擇:你會依附威權中國,利用中國的蔽蔭,換取短暫的生存空間;還是你要嘗試在中國打壓下,去強化台灣的各種能力,經濟自主、 國防自主、民主政治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