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數據分析】催淚彈重災選區 民主派候選人得勝率逾九成
反送中運動下,區議會選舉落幕,民主派在極高投票率推動下大獲全勝,取得 388 席。抗爭運動如何影響區選結果?選前外界有說法指,近月受過警方催淚彈影響的街坊,或更有動機支持民主派。《立場新聞》將區議會選區分界圖及民間的「香港催淚彈地圖」比對後發現,民主派候選人於發射過催淚彈的選區得勝率較「無煙選區」高 9 個百分點;而在 30 個「催淚彈重災區」,民主派候選人更錄得 29 勝 1 負,得勝率高達 96.7%。
自八月起,反送中抗爭於各區遍地開花,警方於全港十八區以催淚彈驅散。近日民間製作「香港催淚彈地圖」,內附逾 500 條資料,標出近月警方發射催淚彈的位置。為了解催淚彈對社區以至區選的影響,《立場新聞》嘗試將「香港催淚彈地圖」與今屆區議會選區分界圖作對比,並將全港 452 個小選區分為三類,一為催淚彈重災區,即警方曾在選區範圍發射多於三輪催淚彈,經點算後有 30 區,第二類為「中過催淚彈選區」,數目為 98 個(包括重災區的 30 個),主要集中於油尖旺、東區、元朗、沙田等;最後一類則為「無煙選區」,顧名思義,該區範圍未曾被射催淚彈。
這三類選區的區選結果有何不同?民主派候選人於「催淚彈重災區」得勝率為 96.7%,只錄得一敗;而環顧 98 個區內曾發催淚彈的選區,有 91 區均由民主派候選人勝出(得勝率為 92.9%)。至於餘下 354 個「無煙選區」,民主派候選人錄得 297 勝 57 負,得勝率為 83.9%。
而「有煙區」和「無煙區」之間,民主派整體得票率亦有輕微分別。98 個催淚煙選區,民主派整體得票率為 58.3%,而在無煙選區,整體得票率為 56.8%。
不少曾爆發激烈警民衝突的選區,民主派候選人得票率高企。例如在「大埔中」選區,區內的大埔太和路多次出現「催淚彈放題」,民主派候選人今屆區選得票率高達 66.7%;同樣曾多次發生警民對峙以至衝突的「R01 沙田市中心」及「屯門市中心」選區,民主派得票率亦分別為 68.0% 和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