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in read

北極「最後冰區」 20 年來冰拱形成減慢 將致更多冰南下融化

A Decorative Image

北極熊,圖片來源:guardian片段截圖

格陵蘭與加拿大北極群島 (Arctic Archipelago) 之間的北極冰區被稱為「最後冰區」,過去被學界認為最有可能在氣候危機下倖存。不過本周刊於《自然通訊》的衛星研究指,「最後冰區」比以往想像脆弱,亦更易消失,再次提醒人類應盡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最後冰區」是北極地區最古老及最厚的冰層。到目前為止,即使夏季出現破記錄高溫,冰層仍不會融化。「最後冰區」一旦消失,會對周圍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從向環境提供碳、氧和其他營養物質的冰藻到頂級獵食者北極熊都受影響,損失沉重巨大。

最新的研究則以衛星數據分析格陵蘭和北極群島最北的內爾斯海峽 (Nares Strait) 沿冰拱。這些冰拱是季節性形成的關鍵冰塊,可防止其他冰塊進入海水中。納雷斯海峽的冰拱作為「最後冰區」能否在氣候變化加劇下倖存將發揮關鍵作用。

團隊在報告中指,通常在內爾斯海峽南北兩端形成的冰拱,在調節北冰洋多年海冰輸出有重要作用;而團隊數據顯示,在過去 20年 ,冰拱形成的持續時間減少,而沿內爾斯海峽的冰面積和體積通量都有增加。

簡言之,有效地將「最後冰區」保持在原位的內爾斯海峽冰拱正變得不穩定。危險在於,這些古老冰塊不僅會融化,還會破裂並向南漂移到較溫暖的區域,加速融化。

冰拱看起來像橋,可阻止冰塊從北向南移動。問題在於,冰拱在每年更早時間破裂,使更多的冰流過內爾斯海峽。

據觀察所得,每年冰拱都比過去提前一周破裂,阻止冰南下的冰層也變得越來越薄、不成障礙,更令較北的冰拱也出現變化。據估計,「最後冰區」中的冰活動增長速度是北極其他地區的兩倍。

領導研究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學家 Kent Moore 表示,希望該地區的古老冰塊能持續到本世紀中旬甚至更長時間,期望地球能再次降溫,冰層重新增長,而古老冰塊可作為「種子」,成為北極冰區擴散的基礎。

來源:
Science Alert, The Arctic’s ‘Last Ice Area’ Is Showing Worrying Signs of Fragility, 8 January 2021

報告:
Moore, G.W.K., Howell, S.E.L., Brady, M. & et al. (2021). Anomalous collapses of Nares Strait ice arches leads to enhanced export of Arctic sea ice. Nat Commun 12, 1. doi: 10.1038/s41467-020-20314-w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