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in read

北極海冰「發源地」大部份海域至今未凝結 西伯利亞持續熱浪、大西洋暖水流入造成

A Decorative Image

圖片來源: Unsplash @maxkuk

西伯利亞北極圈拉普捷夫海 (Laptev Sea) 海冰在 10 月下旬大部份地區仍未凝結,是有記錄以來首次。專家指,情況是由於俄羅斯北部本年長期熱浪,以及和大西洋暖水流入有關。

拉普捷夫海被稱為海冰發源地,其海冰在初冬沿海形成,然後攜帶營養向西漂移,然後在翌年春季於格陵蘭和冷岸群島之間的弗拉姆海峽 (Fram Strait) 融化。如果海冰在拉普捷夫海形成時間較晚,海冰會較薄,更有可能在到達弗拉姆海峽前融化,可能令北極浮游生物的養分減少,從而降低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在破紀錄的熱浪和去年冬天海冰異常早消退後,拉普捷夫海海洋溫度最近攀升至高於平均水平 5℃ 以上。

A Decorative Image

截至 19/10 北冰洋多個海的海冰量均接近或處於歷史新低。 Credit: Zachary Labe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Zachary Labe 向《衛報》表示,今年秋季至今,西伯利亞北極地區少海冰情況是前所未見。他指出趨勢與人為氣候變化吻合。他又指 2020 年是北極迅速變化的一年,如果不有系統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 21 世紀中期,出現人類第一個無冰夏季的可能性將繼續增加。

Nothing even comes close to 2020 in our records for sea ice along the Siberian #Arctic

[*Note that the basin is geographically constrained (same maximum sea ice cover = flat line)] pic.twitter.com/gFelUw3xSq

— Zack Labe (@ZLabe) October 21, 2020

氣溫升高並非海冰減慢形成的唯一因素。氣候變化還將更多溫和的大西洋洋流推入北極,打破了原有的海水分層,這也使海冰難以形成。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 (NSIDC) 高級研究科學家 Walt Meier 指,今年的情況延續了海冰量非常低的趨勢。 2007–2020 年是自 1979 年有衛星記錄以來,北極海冰量最少的 14 年。他又表示,北極許多古老海冰正在消失,新形成的則太薄,整體而言,現時當地海冰厚度是 1980 年代的一半。

Meier 指,海冰減少趨勢可能會一直持續到北極出現第一個無冰夏季。數據和模型表明,這種情況最快將在 2030–2050 年間發生。

科學家亦擔心,海冰延遲凝結可能會加劇反饋,從而加速冰蓋消退;冰蓋變少代表較少地區能將太陽熱量反射回太空;更多的無冰開放海域也令北冰洋海表的湍流增加,更多深處較溫暖海水會流到表面。

來源:
The Guardian, Alarm as Arctic sea ice not yet freezing at latest date on record, 22 October 2020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