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in read

【元朗 7.21 影像分析】《立場》查 14 小時片段 揭至少 235 白衣人涉施襲或持武器

A Decorative Image

7.21 襲擊兩年,《立場》翻看 60 段、總時長約 14 小時的事發片段,以及 5 張圖片,辨別出至少 343 名白衣人,當中 235 人涉施襲或持武器,另 11 人涉指罵市民。警方調查事件逾兩年,截至 2021 年 7 月底,僅拘捕 48 名白衣人。由於公開資料有限,大部分被捕人的身份不明。《立場》分析事發片段和圖片,辨別出曾施襲、持武器到場的白衣人,人數遠超被捕的 48 人。

7.21 襲擊兩年,《立場》翻看 60 段、總時長約 14 小時的事發片段,以及 5 張圖片,辨別出至少 343 名白衣人,當中 235 人涉施襲或持武器,另 11 人涉指罵市民。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持藤條與白衣人群到元朗站

網上片段

以藤條襲擊車廂內市民

網上片段

出拳襲擊車廂內市民

網上片段

在雞地與何君堯談話

網上片段

在元朗站大堂襲擊市民

立場直播

襲擊車廂內市民

網上片段

強行打開 F 出口鐵閘

港台直播

衝入站內到達 G 出口

蘋果直播

在南邊圍與警員交談

港台直播

與白衣人群在元朗站收費區

網上片段

以爛傘指向車廂中市民

網上片段

網上片段

網上片段

時任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刑事)警司
游乃強

2019 年 7 月 22 日凌晨

【元朗 7.21 影像分析】

《立場》翻看 14 小時片段

揭至少 235 白衣人涉施襲或持武器

7.21 襲擊兩年,《立場》翻看 60 段、總時長約 14 小時的事發片段,以及 5 張圖片,辨別出至少 343 名白衣人,當中 235 人涉施襲或持武器,另 11 人涉指罵市民。

*為免影響司法程序,白衣人的容貌均予遮蓋。

警方調查事件逾兩年,截至 2021 年 7 月底,僅拘捕 48 名白衣人。由於公開資料有限,大部分被捕人的身份不明。

這 48 名白衣人當中,目前僅 8 人被控暴動及有意圖傷人等罪名。法官裁定 7 人罪成,認為持武器到場及與白衣人一同指罵,亦屬以「鼓勵者身份」參與暴動。

《立場》分析事發片段和圖片,辨別出曾施襲、持武器到場的白衣人,人數遠超被捕的 48 人。

至少 130 白衣人

有襲擊行為,例如揮棍、毆打和擲物

例子1:藍白色上衣、灰色長褲男子

持藤條與白衣人群進入元朗站收費區,涉出拳、以藤條襲擊車廂內市民。

例子2:背囊、白色Polo衫眼鏡男子

曾在雞地與何君堯談話。他其後在元朗站大堂,與白衣人一同以藤條襲擊市民,亦涉襲擊車廂內市民。

至少 105 白衣人

持武器,例如刀、棍棒、藤條

例子3:黃色圖案白衣男子

手持疑似鐵通,與白衣人群強行打開 F 出口鐵閘,然後衝入站內。在南邊圍,手持疑似鐵通與防暴警員交談。

例子4:黃綠色圖案白衣男子

與白衣人群一同進入元朗站收費區,其後在月台持破爛雨傘,指向車廂中市民。

另外至少 11 名白衣人在衝突現場指罵市民,如以下兩人。

7.21 當晚,至少 45 名市民及新聞工作者遇襲受傷。警方遲到場、無拘捕,聲言會「嚴查到底」。

兩年後,《立場》2021 年 7 月底,向警方及律政司查詢調查及檢控進展,包括:

1、為何只控告 8 名白衣人?

2、會否控告其餘 40 名被捕的白衣人?

3、據警方調查,總共有多少名白衣人涉案?

4、目前有多少名白衣人在逃?

5、事隔兩年仍未拘捕的疑犯,有何方法辨認?

警方 7 月 27 日回覆,十分重視案件,新界北總區重案組「一直鍥而不捨跟進調查,沒有放棄過任何線索」,會繼續搜證,全面及深入調查,並向律政司諮詢意見,又指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作進一步評論。

律政司同於 7 月 27 日回覆指,不評論個別案件,並表示只會在有充分可被法院接納的證據,令案件有合理機會達致定罪,才會提出檢控。

《立場》訪問兩名前警務人員,以及一名現職刑偵警員。他們估計,由於警方並非當晚即場拘捕,單憑事後翻看片段認人追捕,有一定困難,而事隔兩年,不少證據早已消失,相信不容易找到新證據。不過 3 人指出,警方仍有方法可找出涉案疑犯,「視乎有無心去做」,而目前情況亦反映,當晚放走白衣人,不記錄身份證資料的決定是否恰當,「當日決定的對與錯,現在就見到個結果」。(詳盡報道

截至 2021 年 7 月底,警方就 7.21 事件共拘捕 63 人;據報道,當中 48 人為白衣人,其餘 15 人為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等人。

首宗 7.21 白衣人暴動案中,首被告王志榮被裁定無罪,律政司 2021 年 7 月確認,已經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訴。

採訪/立場調查組

資料來源:

60 段事發影片及 5 張圖片,包括傳媒直播、新聞報道,以及在網上及上載到社交媒體的片段和圖片。

調查方法:

Q:調查目的?

A:法庭早前確立 7.21 當晚,襲擊、持武器,指罵等行為均涉刑事責任。襲擊事件涉及數以百計白衣人,但實際人數未有準確統計。

記者透過影像分析,計算涉嫌襲擊、持武器,指罵的白衣人數目,冀助社會進一步了解襲擊的規模,以及警方和律政司的調查及檢控進展。

Q:為何只辨別白衣人?

A:首宗 7.21 白衣人暴動案中,律政司檢控官向法庭確認當晚白衣人率先動手。法官形容白衣人作出「喪失理智的無差別施襲」。傳媒直播片段亦顯示,白衣人多次襲擊及威嚇現場人士,因此《立場》是次影像分析,集中辨別白衣人。

Q:如何辨別一個人屬於「白衣人」?

A:「白衣人」是 7.21 當晚襲擊、威嚇者一方的統稱,當中包括身穿白衣及其他顏色衣著的人。

除了衣著、服飾(例如手繫紅帶),記者會觀察行為(例如襲擊市民),以及其與白衣人群的互動(例如搭膊頭、談話)作判斷。如在場人士僅身穿白衣,記者不會直接歸類為「白衣人」;相反,即使一個人非身穿白衣,但參與襲擊、持武器,或聯同白衣人群行動,亦會歸類為「白衣人」。

Q:如何確保沒有重覆計算人數?

A:是次影像分析調查,旨在計算白衣人的數目,因此首要避免重覆計算人數。

在每項影像資料中,記者首先憑容貌、髮型、身材及紋身,然後以衣著(口罩;上衣的顏色、衣領及圖案;頸鏈;手錶;長/短褲;深/淺色鞋),以及隨身物品(繫紅帶;斜揹袋、腰包、背囊)等等,辨別出個別白衣人。如容貌模糊,而且沒有可供辨別的特徵(例如穿淨白色上衣及深色褲),則不予計算。

其後,記者比對不同片段中,特徵相似的人。如特徵大致相同,會視為同一人;如特徵不盡相同,會視為兩個人。在記者辨別出的 343 名白衣人當中,特徵相似惟不盡相同的人數僅佔 21 人。

雖然受制於影像資料的數目及質素,未能百分之百確定沒有重覆計算,但經上述方法,相信能確定大部分白衣人沒有重覆計算。

Q:為何要將白衣人分類?

A:首宗 7.21 白衣人暴動案中,法官審視被告行為,裁斷是否有罪及其需承擔的刑事責任。法官提及,即使無證據顯示曾參與襲擊,但持武器到場及指罵,亦屬以「鼓勵者身份」參與暴動。

記者按特徵辨別個別白衣人,並按所涉行為的積極程度,分類為「襲擊」、「持武器」、「指罵」及「聚集」,再計算各類別的人數,讓公眾透過數字了解襲擊的規模。

4 個行為類別的人數,不會重覆計算。例如某白衣人在片段 A 中持棍出現,在片段 B 中揮棍打人,他則會計入較高程度的類別,即「襲擊」,而不會計入「持武器」類別。

Q:今次統計是否意味着 7.21 當晚在元朗只有 343 名白衣人在場?只有 235 名白衣人施襲及持武器?

A:上述人數是《立場》透過分析影像,能夠辨別出的白衣人數目。 為免錯誤及重覆計算,部分白衣人雖然有襲擊、持武器,但因片段模糊等原因,缺乏可供辨別特徵,因此未能計算入內。所以,7.21 當晚實際上涉施襲及持武器的白衣人人數,很可能多於影像分析的統計人數。

Q:記者參考的影像資料足夠嗎?有否遺漏?

A:記者分析的 65 項影像資料,涵蓋 7.21 襲擊的 6 個主要衝突地點,包括「鳳攸北街」、「元朗站 A、B 出口」、「F、G 出口(閘機內、近形點II的大堂範圍)」、「月台及車廂」、「J、K 出口(朗日路近英龍圍、近形點I的大堂範圍)」,以及「南邊圍」。65 項資料包括 60 段事發片段,總時長約 14 小時;餘下為 5 張事發圖片。

記者主要就衝突場面作影像分析,辨別出襲擊、持武器及指罵的白衣人。至於衝突場面較少的地方,例如「鳳攸北街」,記者僅分析了廚師受襲在內的少量影像,未有分析商戶閉路電視片段。此外,記者亦無法取得元朗站港鐵閉路電視片段作影像分析。

除了傳媒直播及新聞報道,記者分析的影像資料,只有少量可透過拍攝者確認來源;其餘大部分資料,均未能確認來源。

徵求報料:

《立場》正繼續調查及跟進 7.21襲擊,現徵求 7.21 襲擊的一手影像資料,以及所有相關線索。

讀者可循以下方法報料:

Telegram 應用程式:@standnewsreporting

ProtonMail:[email protected]

Signal 應用程式:9458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