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與漁業 1】菲律賓保育海洋 漁民轉營生態旅遊 可供香港借鏡?
Pambato珊瑚礁海洋保護區上的地標--海龜型浮潛平台。
香港於2012年底起於本港水域禁止拖網捕魚,當局承諾推動可持續漁業發展,協助漁民轉型至生態旅遊。但說易行難,不少漁民批評政府欠缺配套,「講一套做一套」,環保團體亦批評港府的海洋保育政策不足、執法不力。本月初,《立場新聞》記者隨團到菲律賓公主港市,考察當地的海洋保護區運作。當地海洋保護區由漁民和政府共同管理,保育之外漁民又可靈活地發展生態旅遊,收入大增,或可供香港借鏡。但香港漁民對這種保育與經濟結合的共同管理模式,仍是滿腔疑問,有所保留。
環團倡增香港海洋保護區
香港現時有4個海岸公園,包括海下灣、印洲塘、沙洲及龍鼓洲,以及東平洲,另加上鶴咀海岸保護區,只佔香港水域1.47%。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指出,這與聯合國「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將一成水域列為海岸保護範圍的目標相距甚遠;即使政府將於大小磨刀洲等設立海岸公園,也只是工程的補償措施。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希望2020年前爭取政府承諾達成一成的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亦主張加入社區參與元素,與漁民、居民共同管理海岸保護區,同時協助漁民轉型至養殖業或生態旅遊,以減低對海洋的捕撈壓力。
非法捕魚 執法不力
不過,漁民對海洋保護區的成效有所懷疑。
現時,只有獲簽發捕魚許可證的漁民,才可於海岸公園內捕魚,海岸保護區則全面禁捕。63歲的香港漁民互助社副主席彭華根指,雖然香港自設立海岸公園和禁拖後,漁穫的確有所上升,但同時有很多內地漁船在香港水域非法拖網捕魚或於海岸公園內非法捕魚,漁民多次報警要求水警和漁護署執法,也徒勞無功,「因為水警來,他們(內地漁船)就走,水警走,他們又回來」,令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只成了守法的香港漁民的限制。
本田灣發展生態旅遊,吸引不少遊客到來。(圖片來源:WWF-Hong Kong)
彭華根指很多內地漁船在海岸保護區內非法捕魚。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指,香港的海岸保護區要改變「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本田灣 政府社區共同管理 漁民帶團
李美華認為,香港的海洋保護區要改變這種「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要變得更靈活,「用漁民的知識,去講怎樣保育,令他們有歸屬感」。所以,WWF與20位香港漁民,於本月初到菲律賓巴拉望島(Palawan)公主港市(Puerto Princesa City)本田灣「取經」,考察當地的Pambato珊瑚礁海洋保護區,採用社區共同管理模式的成效,了解如何在保育同時,居民和漁民可經營生態旅遊維持生計。
當地政府根據法例,在公主港設立16個魚類或海洋保護區,當中位於本田灣的Pambato珊瑚礁海洋保護區於2008年8月成立,面積為16.84公頃,遊客要付30披索(約5港元)的入場費,90%入場費收益會用作海洋保護區運作,餘下則用作資助環境資源管理工程。Pambato保護區禁止捕魚、餵魚、在珊瑚礁區域內拋錨等,但可進行科學研究和生態旅遊,如浮潛、坐玻璃底艇等。
本田灣的旅遊服務由非政府組織本田灣船夫協會(Honda Bay Boatmen’s Association, HOBBAI)專營。HOBBAI在市政府和環保團體協助下,於1996年成立,後於1997年12月獲當地市長發出行政命令,獲准專營本田灣的旅遊服務。
HOBBAI的成員為本田灣的漁民,他們本身採用炸藥、拖網等破壞性方法捕魚,但面對過度捕撈、漁穫日少的問題,他們都願意由非法捕魚活動,轉型至生態旅遊。漁民可自由選擇於旅遊旺季帶團、淡季捕魚,更有漁民經營水上餐廳、兼做生態導遊、載客到保護區外休閒垂釣、帶客浮潛。政府更賦予漁民權力拘捕非法捕魚的人,再交予執法部門。
遊客可以在Pambato保護區內浮潛,但指導遊客的船夫提醒,不要將膠袋等垃圾拋到海上,以免海龜誤食垃圾。
遊客可在水上餐廳上遊覽紅樹林區。
魚類增 收入增
公主港的城市農業處代表Miguelito Cervancia指,漁民轉型做生態旅遊後,收入大大增加,以往捕魚只可賺取每日約140至350披索(約22至57港元),現時旅遊旺季最高可賺高達850披索(約140港元)。38歲的女漁民Normie表示,她的丈夫本身是位漁民,因98年當地禁止拖網捕魚而加入HOBBAI和轉型,將自己的漁船改裝為客船接載遊客。轉型前,每月收入只有3000至4000披索(490至650港元),但現在每天都能接載一團遊客,每團已能賺取5000披索(約820港元),收入大為改善。
菲律賓女漁民Normie(左二)指轉型後收入大為改善。
Miguelito Cervancia又指,Pambato內某些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密度有所上升。在2011年至2013年在Pambato西面保護區,每1000平方米發現的蝴蝶魚,由約39條增至45條,龍蝦亦由約一隻增至約6隻。
Pambato的的遊客數字亦每年上升,2009年至2012年之間,每年旅客數字由約8800人增至10.5萬人,每年淨收入由16.8萬披索(2.7萬港元)增至52.6萬披索(8.6萬港元)。
李美華認為,今次考察是一個「契機」,讓香港漁民認識菲律賓海洋保護區共同管理模式,回港後與漁民商討後,再向政府遞交實際方案。未來WWF更會聯同學者製作「海洋生態熱點地圖」,向政府提議應劃為海洋保護區的區域。
港漁民:菲與香港 兩回事
不過,74歲的香港漁業聯盟副主席鄭帶勝認為,「菲律賓和香港漁民是兩回事,(菲律賓)沒香港這麼先進」,擔心若轉型至生態旅遊,收入會不穩定。他對菲律賓的海洋保育的做法,有所保留。而自小隨父母出海捕魚、現年40歲的漁民霍家輝,亦同意兩地情況根本是「兩回事」,他數年前曾參加漁護署的漁業生態旅遊試驗計劃,發現漁民要在香港轉型至生態旅遊,根本困難重重。(詳見【保育與漁業 2】)
漁民鄭帶勝認為,菲律賓和香港的情況是兩回事。
文/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