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min read

仍是靜默

A Decorative Image

(資料由客戶提供)

凝視

年輕時會跟室友互相理髮,好省錢又方便合意,是很功能的日常。後來,友人說過理髮的意象其實很詩意,但我作為第一身的參與者,那是現實中的活動,沒有什麽意象可言,大底只是一個被看者。不過就觀看者來説,也許是二人之間在利器之下所存在的某種親密和信任,那可是曖昧和反差的混合。

就是這些本來很功能性的情景,當我們能夠對它凝視而抽離一點現實,那就成像。要在腦海中構成這個意象,可以是我們的幻想,去把現實間斷,攝影機的使用則為這目的帶來方便。當時不在乎想像,日後卻可以透過影像來重新審視;時間的差距配上模糊的記憶,更可以豐富了意象的質感。

A Decorative Image

那年因為佈展的緣故我要把偌大的牆壁塗上紅色,阿昆來幫忙,但記憶中已欠缺來龍去脈,只留下可當凝視的片段——兩個人推動滾筒上下塗抹的動作,和休息時抽煙的吞雲吐霧。那是什麼意義,不就是沒完沒了,定格抽取下來的畫面?撇開活動的功能,可以看到身體肌肉和器官的如何和物件互動,重複的動作並不機械化,似是展現出一種有機的節奏,跟環境和空間建立關係。再把鏡頭放大,看到滾筒上的毛刷擠壓出油漆到牆上,又黏回一點,一直往上下推,紅色的牆壁留下了毛線刮破氣泡的痕跡。

在畫幅前走來走去,即使有很多大動作,在接觸畫面的一刻,卻可以留下細微而獨特的痕跡,為畫家/油漆工人建立和畫面必然的關係。今天用電腦修補圖像,都不由自主地把影像極度放大,要超越肉眼局限;又或者是要局部專注,就是要捉住眼前隨時溜走的光影。這一切看來都很單純,就是執着那小小的一點要找出什麼破綻。但凝視也可以無目的打量嗎?就是看着那線條的彎轉、光暗塊面交疊、細點的聚積⋯⋯ 也可以感到滿足,近乎於着迷,是認知的建立,還需要其他原因嗎?  

靜物

由凝視轉而成為沉思,是思緒交織情緒而沉澱的過程,由淨化視覺感知到心竅放空也不定。剛剛看過Ivy 的畫展,當中畫幅不大,但是看到對空間和造型的專注;所描繪的靜物雖外觀簡約,卻是許多時光的反照,線條和色塊都是通過眼光反射出來。那是甚麼靜物(still life)?多數是日常生活中可見的東西,可以是花草可以是器物,有說是在生之物,也可以是已死之物(natura morta)。西方靜物畫的傳統,就是描繪平常生活之中餐桌上擺放的東西,也是畫家最平常練習的對象;日常可以是單純平凡,但也可以透過選材和背景之安排,展現時令和階級之不凡。  

靜物在平凡中載着不平凡,是透過凝視所達成的戲劇,也讓普通人也可扣上自己的記憶和經驗。但它似生還死,被凝視的生活加上了距離,平易近人的親切感卻平添一點傷愁。好不矛盾!日常的不斷往前就是難以按耐的現實,只有影像好把它馴服下來,我們才可對生活感有所掌握。

A Decorative Image

舞台上的情景本來就是藝術家的意象,以靜物的實時影像至於舞台中央,我們看到的是兩層次通過媒體的凝視,也可以說是對觀看方式的審視和對媒體的實驗。除了技術上分工,我不太清楚阿昆和 Ivy的合作方式,但兩人對「觀看」的關心應該是很合拍的,由眼看、凝視、見解到選擇都是跟媒體展示息息相關。實時播放是關於當下,就是當下的現實,但影像的現實卻不代表真實,最多只展現真實的局部。

靜物畫是情景的建構,但以劇場的方式表演出來,除了可說是對類型藝術的解構,也可算是具有時限序列的沉思。敘事內容沒大不了,但也小不了,即使微不足道卻就是觀看和媒體本身。要看那平凡而能動人的細節,小心翼翼取放物件的動作和不太專業地塗抹牆壁也會同樣可觀,在於那觀看的方式、角度、氛圍和姿態。            

《躺在桌上的物件》

25.06.2021 (五) 8pm
26.06.2021 (六) 4pm & 8pm
27.06.2021 (⽇) 4pm

地點:⾹港⼤會堂劇院
門票:$280($140 優惠票價)
票務查詢:3761 6661
節目查詢:[email protected]

門票於各城市售票網售票處、網上、流動購票應用程式My URBTIX (Android及iPhone版)及電話購票熱線發售

購票︰2111 5999 / www.urbtix.hk

策劃及製作︰
No Discipline Limited
www.nodisciplinelimite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