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min read

【九龍城變天・上】被遺忘的小泰國 留下來的工會主席、泰菜館老闆、街坊

A Decorative Image

2019 年 2 月 22 日,九龍城啟德道和沙埔道上,貼上中英文重建啟事,將進行人口凍結登記。

2019 年 2 月 22 日,九龍城啟德道和沙埔道上,貼上中英文重建啟事,將進行人口凍結登記。

那一天,泰裔街坊終於知道了被重建支配的恐懼,也是市建局第一次知道「小泰國」的存在。

阿 Dang

阿朗

林明

你知唔知有泰國人喺呢度住?點解唔翻譯泰文?

阿 Dang, 63 歲, 泰國移工工會主席、泰傭, 1998年來港

啟德道 78 號

我聽到就個心就唔捨得囉,冇啦啦又要趕我走,我住緊呢到,我都唔諗搬去邊到住。

阿朗, 55 歲, 泰裔街坊, 1988年來港

啟德道 60 號

聽到呢度收樓『哎呀』,死啦!係咪先,可能收地鐵先,冇諗到呢到都收。

林明, 49 歲, 友誼泰菜館老闆, 1995年來港

啟德道 38 號

泰國移工工會辦公室位於啟德道 78 號,63 歲的主席阿 Dang (Phobsuk Gasing)是泰傭,不住九龍城,但剛好在現場,市建局職員解釋,她聽不懂,於是把告示拍下,傳給香港朋友看,對方答「重建」,她再追問:「重建係乜嘢?」對方便答是:「拆樓啊,知唔知啊?」這才恍然大悟。事件被傳媒報導,因涉種族歧視,迅速引起外界關注。

《立場》訪問三名泰裔街坊,加起來在港八十載,第一次學會「重建」的廣東話,便面對社區重建。

「啟德道/沙埔道發展計劃(KC-015)」拉響區內重建第一炮。市建局計劃興建一個約 1000 平方米的地下廣場,連接啟德新發展區的地下購物街,清拆 50 棟樓宇, 一共 961 人受影響。 371 戶人家當中, 23 戶為少數族裔,其中 16 戶屬泰裔。

「啟德道/沙埔道發展計劃」圖則

重建範圍

24 – 82 號啟德道(雙數)
31 – 49,55 – 73 號沙浦道(單數)

面積

6106 平方米

預料峻工年期

2030 至 31 年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啟德

發展界線

友誼泰菜館

啟德道38號

啟德道

打鼓嶺道

沙浦道

太子道西

泰裔街坊阿朗家

啟德道60號

富豪東方

酒店

泰國移工工會

啟德道78號

九龍城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發展界線

友誼泰菜館

啟德道38號

啟德道

沙浦道

泰裔街坊阿朗家

啟德道60號

富豪東方

酒店

泰國移工工會

啟德道78號

九龍城

資料來源:市區重建局

據 2016 年人口數據,全港有 10,215 名泰國人,佔少數族裔全部人口約 1.7%。兩年後,隨着九龍城被重新規劃,屯馬線全線通車,鄰近九龍城的宋皇臺站啟用,這個完好的舊城區、「小泰國」,即將迎來什麼變化?命運將如何?

泰國移工工會主席爭取翻譯 「唔識字 恰我哋冇人出聲」

2019 年 2 月 27 日,市建局在新民書院首次舉辦簡介會,為「補飛」,派了一個泰語翻譯員,但簡報仍然是全中文。

阿 Dang 舉手發問:「你知唔知有泰國人喺呢度住?點解唔翻譯泰文?」

市建局社區發展經理殷倩華表示意外,說:「我哋都係落到嚟做人口凍結,先知有泰國人。」有局方代表指有安排翻譯,但重建和安置賠償方案複雜,翻譯人員語速連珠炮發,阿 Dang 根本聽不明白。

項目公佈前,市建局出版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中,隻字未提泰裔街坊,僅有提到衙前圍道被定位為「小街飲食文化區」,旨在「保留地區的街道活動及歷史文化特色」;人口凍結兩個月後,第二階段的報告才統計 371 個住戶中,有 23 個為少數族裔,其中 16 戶屬泰裔。

「啟德道/沙埔道發展計劃」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

A Decorative Image

該計劃處於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諮詢平台)編制的「市區更新計劃」(該「更新計劃」)所界定的衙前圍道一帶。**衙前圍道一帶於該「更新計劃」定位為小街飲食文化區,旨於保留地區的街道活動及歷史文化特色,及發展成為通往啟德發展區的門戶。**該計劃範圍參考該「更新計劃」所建議改劃作「綜合發展區」的範圍,以鼓勵商業、社區及住宅用途的混合發展「圖 2.2」。本報告會參考由諮詢平台進行的社會影響評估資料,特別是當中的社區概況。

市建局的泰語翻譯亦有錯漏。阿 Dang 稱,簡介會上,翻譯曾將「人口凍結登記」,誤譯為「攞我哋啲人嗻 freezer 嗰度」,令她震驚。她覺荒謬,笑起來:「政府你咁大個部門,咁大筆錢,點解淨翻譯係咁呢?真心講,都好多謝政府,聽我哋聲音,但係未足夠呀。」她索性去信時任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職工盟要求協助,工會再去信時任市建局主席蘇慶和,要求提供一對一翻譯,又抄送副本予平等機會委員會。

隔了數星期,市建局派了三四個代表上門到泰國移工工會道歉。對方解釋,自己亦曾經在區內讀書及工作,阿 Dang 質問為何不知九龍城被稱為「小泰國」,「你想食泰國餸,唔係來九龍城,你去邊度呀?」一輪傾談後,對方後來讓步,稱會反映他們訴求。

現時市建局回信及約見街坊,會提供泰文翻譯,亦由前人爭取得來。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成員過去曾稱,數年前,大角咀巴基斯坦裔街坊因不諳中文,住到局方上門收樓,差點被提告,經協調,局方才破天荒安排烏都語傳譯員到場。

「我哋又唔識字,恰我哋冇人出聲。」阿 Dang 只想受平等對待,保障少數族裔應有的知情權。她想像過,若果那一天沒有去簡介會,市建局不會主動看見泰裔街坊需要。成功要求翻譯,她笑:「咁啱可以(做到),我大聲咋。」

安置或賠償? 泰裔街坊:「講啲唔講啲」

語言不通,知情權像打了折扣。翻查市建局網站,安置及特惠金政策資料一頁,雖然在 2019 年開始提供八種少數族裔語言的單張,但只有一頁,較詳盡、長達九頁的「簡章」,仍只有中英文。

2019 年 3 月 18 日,終爭取到另一場租客簡介會,有英語講解,亦有泰語一對一傳譯,一共 15 名街坊出席。她向市建局代表索取泰語簡報副本,對方拒絕;續要求上載至網頁,又被拒。她質問:「所以我地點樣先明白哂你做乜嘢?」

當重建範圍內人口凍結後,等待時間一般以年計,待市建局向業主收回全部業權後,才會開展下一階段,談論賠償。租戶賠償按應課差餉總值計算,即相等於市值年租金三倍。若合乎申請公屋、或市建局安置大廈的資格,則可獲安置上樓。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啟德

發展界線

友誼泰菜館

啟德道38號

啟德道

打鼓嶺道

沙浦道

太子道西

泰裔街坊阿朗家

啟德道60號

富豪東方

酒店

泰國移工工會

啟德道78號

九龍城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發展界線

友誼泰菜館

啟德道38號

啟德道

沙浦道

泰裔街坊阿朗家

啟德道60號

富豪東方

酒店

泰國移工工會

啟德道78號

九龍城

泰裔街坊阿朗家住啟德道 60 號,與太太及姐姐同住,但二人不懂廣東話,靠泰裔社群網絡生存,「十個(泰裔街坊)最多得一個識講中文,九個全部淨係識講鄉下話。」放假也留在九龍城,去另一區就迷路。

三月出席簡介會,阿朗記得市建局代表侃侃而談重建藍圖,對安置政策「講啲唔講啲」,他則「明啲唔明啲」,仍未清楚賠償額多少,能否申請安置選項,只知要有齊租戶證明。水電費單由業主繳交,幸而他有保留政府信件,「如果冇 keep 就麻煩,咁點樣爭取呢樣嘢。」他對重建程序並不清晰。

區內街坊基層居多,不少租戶選擇合租模式。2019 年六月,九龍城關注組成立後,連月來發現有五戶泰裔街坊在沒有翻譯情況下,被錯誤登記成兩戶,一共有十多戶被錯誤登記,到了 翌年六月,市建局才在城規會委員質詢時,坦承有上訴機制。後來,問題才解決。

近月,仍有泰裔基層街坊找不到人口凍結前的電費單,一度情緒受困擾,擔驚受怕,有問題也會找阿 Dang 解決。「呢度重建地方,而家愈親密,愈有嘢需要幫手,關文件(事嘅)嘢都傾下計。」

A Decorative Image

阿朗的睡房中貼滿家庭照,電視亦常常播映泰國電視節目。

55 歲的阿朗育有三子,幼子仍在泰唸書,長子及二子滯留泰國,需來港續簽證。人口凍結時,他卻忘了提及在外的兒子,「嗰日重建(人口凍結),我又想唔到呢樣嘢,佢剩係問我住幾多個,我就答佢三個人。」他又疑惑如果申請安置方案替代賠償,能否加入兒子的名,但市建局再無聯繫。

現時,他仍從事餐飲業,晚上還在附近泰菜館兼職,可以自行負擔該區一個數百呎單位的租金,僅八千來元。他想過在同區找單位,但估計月租起碼過萬,「呢個價錢可能都搵唔返,太貴啦而家,出面租套房都五千幾蚊。」萬一搬走,他憂失去兼職工作,收入減少,生活更艱難。

九龍城泰菜館的前世今生

A Decorative Image

暮色中,啟德道 38 號地舖友誼泰菜館亮起燈。

老闆林明(Sajian Chalermporn)是遠近馳名的老好人。取名林明,只因申請港身份證時,他想起四大天王黎明,簡單易記,但黎字複雜,律師便教他改姓「林」。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啟德

發展界線

友誼泰菜館

啟德道38號

啟德道

打鼓嶺道

沙浦道

太子道西

泰裔街坊阿朗家

啟德道60號

富豪東方

酒店

泰國移工工會

啟德道78號

九龍城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發展界線

友誼泰菜館

啟德道38號

啟德道

沙浦道

泰裔街坊阿朗家

啟德道60號

富豪東方

酒店

泰國移工工會

啟德道78號

九龍城

泰菜館近月缺人,兩個資深廚師回了家鄉。晚市,廚房熱火朝天,另一個生手在顧檸檬牛肉,林明兩三下手勢做好一碟蝦西柚沙律,動作麻利地炒菜,將淡奶、椰汁、青口順序倒入鍋內,不消數分鐘便做好「黃咖喱炒青口」,擱在傳菜窗口。

他已 48 歲,來自泰國烏隆省,有五兄弟姊妹,老家種米。16 歲漂泊曼谷打工,在泰餐館做打冷,一個月薪水才七百泰銖(港幣 171 元),練成高強廚藝。九五年來港,第一次搭飛機,他「好驚」;一落地便是啟德機場,語言不通,也驚;直到朋友在九龍城泰菜館招呼他吃第一餐,聽到熟悉的語言,他才感安心。

舊啟德機場隧道連接九龍城,往北是九龍城寨。七十年代末,當年不少過埠新娘由泰國來港,由一個來自泰東北的家族開了第一家泰國雜貨店「同心」,以及泰菜館黃珍珍。不過,要到九十年代,機場關閉,城寨清拆,九七移民潮,許多港人離開,龍城冷清,泰國人才漸漸來到九龍城。

如今搜尋 Openrice,九龍城有多達 76 家泰國菜館,但林明記得,九十年代區內只有三四家,初到埗的他要到北角、將軍澳泰餐館打工,甚至在港人開的泰菜館吃過語言的虧,一人頂兩人工作,直至朋友介紹,又回到九龍城,就在友誼泰菜館打工。

A Decorative Image

友誼泰菜館老闆林明是遠近馳名的好人

林明也不知友誼泰菜館何時開業,只知上一手老闆娘「契媽」,與四個人合伙開店。老闆娘手把手教他廣東話,欣賞他勤力,2006 年他自立門戶,在元朗開小店不夠一年,適逢契媽退休,又把菜館交給他頂手,甚至為他墊支,交錢給其他合伙人,讓他慢慢還。

如今一晃十五年,店內老式裝潢幾乎從未改變,他保住了友誼泰菜館的招牌,卻保不住地址 — 契媽仍未知道重建的事。

啟德道清靜,租金較低廉,僅三萬五,友誼泰菜館做過午市,反而蝕本,加上人手不足下,林明只做晚市。前來光顧的多是長情的熟客,抑或住附近,如隔離達通車房的伙計,抑或駕車拖家帶口來吃飯。林明留意過鄰街舖位,租金動輒翻倍,起碼六七萬。

鄰近的餐館老闆全部也害怕重建,他嘆道:「冇諗到呢度都收。」

重建合約無泰文版 泰菜館會計師提供

重建當日,林明人在泰國探親,老朋友余先生急 call 通知要重建收樓,又代他處理文件等等,才沒出岔子。

晚上十點,餐館收工關門。是夜,余先生和另一名友人上門了,二人認識他十多年,看着他的女兒長大。

酒桌前,林明仍忙得團團轉,豪氣地端上一盤盤菜,泰式生蝦、魚生和涼盤,還有冬蔭公雞煲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人手不足,林明兼任廚師,嫻熟地翻鑊,極速炒好一碟碟菜上桌。

林明至今不懂讀寫中英文,廣東話也是「有限公司」,所幸朋友多。其中一位友人余先生任會計師,記得十多年前,林明曾因為看不懂電費、煤氣單據,衝動之下丟掉了,結果被斷水斷電,因此每逢有消防局、水電煤、市建局信件、保就業計劃、或衛生署寄來的防疫資訊等文件,他都會幫忙檢查。「變咗有時我哋會定期落嚟睇下囉,好似保姆咁。」作為會計師,他的客戶不少是區內餐廳,他幾乎每周都會「巡街」一次,仗義幫泰裔客戶看清文件。

除了處理稅務,泰菜館聘用泰菜師傅,他亦幫忙做外地勞工申請。有一次,余先生陪林明上勞工處,期間暫離隊伍取表格,回來見勞工處職員冷待林明,不願回答如何填表,他憤而質問對方:「如果人哋識,就唔使問你啦。」

私人公司似乎比市建局做得足。會計師樓會將中英版本的合約及外勞糧單,製作泰文版,簡單用 Google 翻譯後,讓泰國人核對。余先生想把知情權還到他們手裏,多一份親切感,「睇返泰文,起碼知你咩文件,唔使成日都話:『簽啦簽啦。』」

雖然重建翻譯政策上,泰裔社群獲得小勝,但距離完全理解重建政策,以泰語捍衛自身權益,仍路迢迢。

阿 Dang 最不解,市建局資源龐大,為何至關重要的法律文件、表格等按法定語文,只能提供英文,卻無法提供泰文翻譯。她舉例,泰傭簽英文版合約,泰國駐港領事館的勞工部仍會翻譯泰文。「我哋想你翻譯文件係泰文,俾我地知道,我地簽啲乜野,我哋係明白事理。」《立場》向市建局查詢,會否就法律文件向少數族裔提供翻譯,局方僅指文件以中英文為準,有需要可安排傳譯服務。

NGO 無賠償方案 工會搬遷喪社群連結

星期日早上十點,阿 Dang 由僱主家中離開,又來到工會,一方角落擺放辦公椅、電腦和文件,忙着幫同鄉填英文表格,登記打疫苗、返鄉、辦理與僱主續約手續等等。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啟德

發展界線

友誼泰菜館

啟德道38號

啟德道

打鼓嶺道

沙浦道

太子道西

泰裔街坊阿朗家

啟德道60號

富豪東方

酒店

泰國移工工會

啟德道78號

九龍城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發展界線

友誼泰菜館

啟德道38號

啟德道

沙浦道

泰裔街坊阿朗家

啟德道60號

富豪東方

酒店

泰國移工工會

啟德道78號

九龍城

整幅牆上貼滿泰國地圖、活動照片。多年來,工會有份辦活動如潑水節、婦女節,空房既是傳統節慶用品的雜物房,也是活動房,為即將回鄉的會員培訓剪髮、按摩技能,亦是泰傭被炒魷魚,半夜拿着行李來投宿的緊急避難所。未到中午,有人上門,在廚房製作木瓜沙律,又由自㩦的手編竹籃中掏出飯,一同分享。

有泰裔女傭拖着行李來,雙眼通紅地用泰語訴苦,說着說着,便流下淚來了,阿 Dang 立即給她一個擁抱,又轉頭向記者說:「你睇吓真係,有啲人喊到……我真係心痛啊。」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泰傭在活動室內互相提供按摩服務;在異鄉打工,一班泰裔同鄉熱愛製作木瓜沙律分享;阿 Dang 翻出一張創會時的職工會登記表格,用塘尾道作地址。

這是在港泰裔街坊的心靈故鄉。「我(比起)其他人做得耐、有經歷,養雞都養過,同雞瞓覺我都試過,所以困難嗰陣時,我知點樣辦。」近三十年前,阿 Dang 的丈夫過身,她獨力供養三個女兒,輾轉在港、台做過家傭,在泰工廠打過工,九八年又回港,屯門四層村屋天台上,僱主養了三籠雞,她被逼住旁邊的小屋,衛生狀態不佳,甚至有死老鼠。某次她病得上吐下瀉時,僱主剛好把通往下層廁所的樓梯鎖起來,她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最終入院。僱傭合約列明,僱主要提供廁所及合適住宿地方,她當時不知對方違約。「未知道去邊到求助……唔識法律啲野,第二就因為驚失業。」她不敢投訴,苦笑:「驚老細炒魷魚嘛。」

苦楚成為安慰他人的養份。經朋友介紹,2005 年,她加入 Thai Women Association,學電腦和英文,也教人廣東話。四年後,當職工盟計劃籌組亞洲家務工工會時,泰國移工工會亦創會,她成為第一批理事。

2009 年 3 月 5 日,工會正式註冊,只有 32 名會員。十二年間,遇區內加租,搬了足足五次,四次在啟德道,留守九龍城。現址四五百呎,月租 8500 元,因僅在周日使用,便與泰裔街坊夾租,分出一間房。三百名會員,泰傭佔九成,流動性高,最新續會有 160 人,每月會費 10 元,依頼同鄉捐獻、或會員上興趣班學費,因此實體空間極為重要。

A Decorative Image

A Decorative Image

周日休息,泰傭間中在九龍城聚會

得悉重建消息後,會員紛紛詢問:「工會點呀?我哋會唔會有錢下次交租啊?租金咁貴我哋去邊度搵你哋呀?」阿 Dang 算過,附近相同單位大小,月租動輒要萬多元,工會難以負擔;若租劏房,不可煮飯,又遠離公園,會員便難以聚會;搬得遠離九龍城,會員又不懂得來辦公室求助,喪失地利之便;疫情前,工會一年舉辦四五十個活動,如婦女節、泰國國慶、潑水節(打鼓嶺道遊樂場)等大型節目,若工會遷離,泰裔社群頓失連結點。

與此同時,市建局賠償指引僅分成非住宅租客及租客,並沒有針對非牟利機構的方案,亦沒有安置選項。

按租客賠償計算方式,阿 Dang 並非香港居民、亦非住在單位,僅得政府特惠津貼兩倍,即年租值約兩倍,估計約十餘萬,若用來再租單位,不消一年便會用罊,長遠計仍入不敷出。未來,地鐵通車後料租金再加,工會難以留在九龍城服務泰裔社群。她更憂心再遇重建,「真係好彩我哋喺九龍城搵到辦公室,其他街(重建)都會殺埋嚟,都唔知搬去邊度,所以我哋要求搵啲地方俾我哋泰國人落腳。」

「保留地區特色特別安排」 預十年後回歸?

2014 年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編製最新一份「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亦沿「舊區活化」及保育方向提議,提到衙前圍道一帶「富有豐富地區特色及活化潛力」,但因個別樓宇狀態較差,不排除在範圍內進行重建發展,而且因社區網絡強,鼓勵分階段進行重建,以及提供重置選項。計劃內,僅僅提過有泰國人在區內居住,但隻字未提「小泰國」社區網絡及保留方案。

前年三月簡介會上,阿 Dang 提問,九龍城泰裔社群歷史悠久,重建後會否有特定範圍讓泰裔街坊使用,「以保留社區完整性」,市建局職員卻打官腔,指現已有不同方案。

啟德道及沙浦道相對較清靜,位於泰裔社群邊陲地帶,只有樓上按摩館、兩間泰菜館,位於社區中心的城南道等,泰菜館、雜貨店相對更加密。九龍城重建關注組代表 Gloria 說,對未來發展規劃,普遍泰裔街坊仍未有憂慮:「既然你都冇得擔心,你擔心嚟做乜?」

去年十月,市建局公告,啟德道沙浦道重建項目中,提出「保留地區特色特別安排」,預留新發展項目內部分商舖,給範圍內歷史悠久的地舖以及泰國餐館、服務泰裔及潮州社群的地區組織和機構,優先租用。

A Decorative Image

九龍城重建關注組成員 Gloria 質疑泰裔社群網絡能否保留

Gloria 質疑市建局往往空談保育,保留硬件、建築,但無法保留人和生活。重建區內未有店舖符合二十年年資要求,安排即等於空談,就算成功登記特別安排後,賠償中有一部份將用來做訂金,抽籤後按釐定租金租用舖位,「即使之後十年未必會返嚟,賠償都係變咗訂金,佢未必攞得返。」

今年三月,工會單位業主賣盤給市建局,工會成為局方租客。五月,局方向她發信,要求提供工會住址證明,相約見面商討,時間未定。

市建局回覆《立場》時指,僅會以現行政策,向非牟利機構提供現有賠償方案,可由全資附屬公司「市區重建中介服務有限公司」協助受影響戶覓新租址,在重建項目落成後,按將來政府評估之應課差餉租值,向參與「特別安排」的合資格經營者提供租金優惠,服務泰國或潮州社群的機構可獲一半優惠,泰國或老餐館則獲七折。

阿 Dang 覺得一切仍懸而未決,工會只求一個可負擔的辦事處空間,卻成了奢想。「佢(市建局)同我講,2030 年呢度起好,你可以返來,但係(未來)十年裡面,我哋去邊度住?喺邊度租啊,或者唔使租?」十年太遠,又會加租。「我諗 5000 蚊,可能佢唔會租俾我哋啦,可能冇啦呢啲。」話說出口,連自己也覺不可能,阿 Dang 莞爾一笑。

泰菜館保留生活方式 「四五條街都遠」

 

泰菜館關門後,林明(左)、余先生(右)以及另一位友人舉杯暢飲。

夜未央,酒過三巡之際,林明忙完一輪,終可坐下,推杯換盞,乾了一杯又一杯。余先生建議:「你真係要諗搵定地方。」林明說要等市建局收舖,再找更好。「你諗吓,而家仲係疫情期間,你去搵舖,租金呢有得搞……都要有個了解先。」

林明嘆:「搬咁遠麻煩啲客,遠得滯⋯⋯ 四至五條街都遠㗎啦。」余先生為難地說:「咁忟啲喎。」

余先生清楚其他餐館的營運成本,憂慮地說,萬一要搬離這區,林明或無法再如此做生意 — 以一個好人的方式做生意。「阿明佢九龍城個個都知佢好人,呢個肯定,因為我呢度每條街都有啲泰國客。」林明常常親力親為,去附近街市入貨,余先生親眼所見,有一次他購入生蝦後,嫌不夠新鮮,索性對客人說「賣晒」,淥熟自己食。他便想:「呢個老闆唔係為做生意賺錢,啫係佢賺啲良心錢,唔係賺啲無良嘅錢。」

常說同行如敵國,但泰菜館卻互助互愛。不僅大時大節拜佛,林明招呼附近泰坊來共襄盛舉,不收香油錢,每晚收工,林明也熱情招呼朋友,不收分文,成為「聚腳地」。他與鄰近的餐館老闆相熟,常相約飲兩杯,或晤其他泰裔街坊,一同唱泰語卡啦 OK;有起事上來,別人去果欄入貨,買幾箱生果,也會一通電話通知,省下功夫。

隨地鐵通車,之後九龍城租金只會越升越高。林明三個女兒在香港土生土長,大女已 19 歲,廣東話比父親靈光,在店內做收銀、樓面。「遲啲係佢做,唔係我做。」他哈哈笑:「退休㗎啦,我諗下年都退休啦。」三人也笑,友人打趣說:「冇廚房做唔到㗎。」友誼泰菜館內,一刻貪杯,尚可為友誼萬歲飲勝。重建前後,生活方式不保,地鐵通車後,會否各散東西,都暫時不想。

撰文|鄭祉愉

採訪|鄭祉愉、陳詠姿

攝影|劉子康